本文目录导读:
见血青,别名有反背红、菥蓂、紫背金盘、叶下红等,是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,见血青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,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,清热利湿的功效,主治疔疮痈肿,乳痈肠痈,丹毒,毒蛇咬伤,跌打损伤,黄疸,痢疾,淋证,目赤肿痛。
清热解毒
见血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疔疮痈肿、乳痈肠痈、丹毒、毒蛇咬伤等症,见血青可单独煎服,也可与蒲公英、金银花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,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见血青,治一切痈疽发背,疔肿恶疮,无名肿毒。”
凉血消肿
见血青具有凉血消肿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目赤肿痛、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等症,见血青可与菊花、蒲公英、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,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见血青,治一切目赤肿痛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。”
清热利湿
见血青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黄疸、痢疾、淋证等症,见血青可与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清热利湿药同用,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见血青,治黄疸,痢疾,淋证。”
其他功效
见血青还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,现代研究表明,见血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痢疾杆菌、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,对流感病毒、疱疹病毒、乙肝病毒等有抑制作用,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使用禁忌
见血青性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,孕妇禁用。
现代研究
1、化学成分:见血青主要含有黄酮类、生物碱类、挥发油、鞣质、甾体、氨基酸、有机酸等成分。
2、药理作用:见血青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炎、抗氧化、降血糖、降血脂等作用。
3、临床应用:见血青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、流感、肺炎、支气管炎、胃炎、胃溃疡、肝炎、肾炎、前列腺炎、盆腔炎、宫颈炎、乳腺炎、痈肿疮毒等疾病。
4、不良反应:见血青一般无不良反应,但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反应。
食用方法
1、煎服:将见血青洗净,切成小段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煎煮 10-15 分钟,去渣取汁,分早晚两次服用。
2、泡茶:将见血青洗净,切成小段,放入茶杯中,用沸水冲泡,焖泡 5-10 分钟后饮用。
3、煮粥:将见血青洗净,切成小段,与大米一起煮粥,煮熟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。
4、凉拌:将见血青洗净,切成小段,用沸水焯烫一下,捞出沥干水分,加入适量盐、酱油、醋、香油、蒜末等调味料拌匀即可。
食疗方
1、见血青粥:见血青 30 克,大米 100 克,将见血青洗净,切成小段,大米淘洗干净,与见血青一起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煮成粥即可,此粥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的功效,适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、鼻出血等症。
2、见血青茶:见血青 10 克,绿茶 3 克,将见血青洗净,切成小段,与绿茶一起放入茶杯中,用沸水冲泡,焖泡 5-10 分钟后饮用,此茶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咽止痛的功效,适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等症。
3、见血青汤:见血青 30 克,蒲公英 15 克,金银花 10 克,将见血青、蒲公英、金银花洗净,一起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煮成汤即可,此汤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功效,适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痈肿疮毒、丹毒等症。
注意事项
1、见血青性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2、孕妇禁用。
3、见血青不可与磺胺类药物同用,以免引起结晶尿或血尿。
4、见血青不可与阿司匹林同用,以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。
5、见血青不可与维生素 C 同用,以免降低维生素 C 的疗效。
6、见血青不可与青霉素同用,以免影响青霉素的抗菌作用。
7、见血青不可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同用,以免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。
8、见血青不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同用,以免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发生率。
9、见血青不可与利尿剂同用,以免增加肾脏负担。
10、见血青不可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,以免增加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。
见血青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、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,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禁忌证,以免引起不良反应,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jk566.com/zybj/gxzy/15419.html
更新时间:2024年10月11日
本站内容均来自于用户分享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。网站提供的信息、资讯、建议、意见等均不代表本站立场,仅供用户参考。
用户应自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,并自负风险。本站不承担任何因用户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而导致的损失。